奈飞影视
首页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短剧

清平乐-第42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未知地区:内详年份:2020

导演:张开宙

演员:何明翰 / 任山 / 杨玏 / 喻恩泰 / 康群智 / 刘钧 / 车晓 / 任敏 / 赵达 / 叶祖新 / 丁禹兮 / 季晨 / 何建泽 / 杨烁 / 陈伟栋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49集
第50集
第51集
第52集
第53集
第54集
第55集
第56集
第57集
第58集
第59集
第60集
第61集
第62集
第63集
第64集
第65集
第66集
第67集
第68集
第69集
第70集

情节简介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

用户点评

  • 来自网友【芸芸】的评论《清平乐》想讲的是什么?一代仁君的清平盛世?北宋的文官政治?帝王的成长与自我认知?女性的个体史?还是封建时代被宫墙阻隔的爱恨情仇?上述情况的内容好像都出现在了《清平乐》中,但是杂糅到一起后却呈现出了一种既无趣又怪异的感觉。展现帝王一生的的电视剧有很多,《汉武大帝》、《武则天》、《雍正王朝》等都是正面的案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角不完美但富有人性的逻辑且能让观众共情,配角粉墨登场但都各有特色。观众最恨什么样的主角?平淡、无趣且丧失行为逻辑,这样的人不具备任何魅力,且无法让人共情。很遗憾,《清平乐》中的男主角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毫无魅力的形象,他性格扁平且无个人特色,连当一个摄像头主角都不够格,因为配角也被塑造的毫无魅力。《清平乐》一直在强调赵祯的“仁”,但却忘了他也是个人,有极端的悲喜,有个人情绪,有隐秘的欲望,也有难言的自私。为什么观众对于赵祯的评价如此负面,对于一个封建帝王而言,安排女儿的婚姻真的是那么不可饶恕的事情嘛?在剧里是,但在历史上这只是赵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相比于《汉武大帝》中车裂恩师的刘启和逼死儿子的刘彻,《武则天》中杀死李贤的武则天,《雍正王朝》中幽禁数位兄弟的胤禛,赵祯似乎仁慈的过分,但他却是影视化评价最差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源在于剧作视角的割裂,一部以赵祯为大男主的剧竟然没有以赵祯的视角叙事,而是一会以皇后的视角叙事,一会又以公主和太监的视角叙事,视角的杂糅使得每个人物都变得割裂而扁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曹皇后的形象从开篇到结尾会有如此大的落差。也正是因为视角的杂糅,帝王一生中的一件插曲被无限的放大,甚至成了本剧后三分之一的主旨,而且这一主旨和前期对于男主形象的塑造又是那么割裂。你要描写赵祯的一生就不能只无限的放大他人生中的某一插曲,如果你只想侧重于这一插曲,那你拍的就不是赵祯的一生。就像《汉武大帝》如果只侧重于巫蛊之祸,那它可以叫《巫蛊之祸》或《刘据传》,但绝不能叫《汉武大帝》。《清平乐》的视角混乱到可以被切割成三部剧,一部是曹皇后领衔的后宫女性群像剧,一部是由赵祯韩琦领衔反映北宋文官政治的历史剧,一部是由公主太监领衔的言情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清平乐》的割裂感。《清平乐》作为大男主剧是完全不合格的,但它作为群像剧也是不合格的,出场了上百个人物,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具备人格魅力。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地矫情,那么地不自洽,连如果骄傲而有个性的韩琦都能被塑造成一潭死水。公主仿佛被当代的小布尔乔亚附身一般矫情,太监饱读诗书却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作壁上观的皇后却被塑造成了对公主视如己出的形象。这些自相矛盾的人物是当代剧作家重人设而轻人性的体现。赵祯、公主、太监和皇后这几个人物连最基本的行为逻辑都没有。历史上的福康公主虽然作但是并不矫情,她仅限于宋仁宗健在的时候作,到了英宗朝她连精神病都不犯了,并且主动和驸马一家搞好关系,而赵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唯一的女儿。
  • 来自网友【凭栏翠袖】的评论 电视剧《清平乐》,褒贬不一。应该说,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在于精致还原了北宋时期的风物景色,但是剧情就有点儿一言难尽了。看故事要看主线,原著《孤城闭》的故事主线是公主赵徽柔与宦官梁怀吉的凄美爱情,米兰Lady是写宋代故事的高手,她写的虽也属于古代言情一类,但是因为加入了历史风物和民情典故的描写,显得更近似于正剧风格,所以,把她的小说按正剧的大气和精致来拍摄,并不困难。但是米兰Lady笔下的宋代爱情故事总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男主是X无能。从《柔福帝姬》到《眼儿媚》都是如此,唯一一部男主正常的《御天香》竟没了下文。这种文弱凄美的纯精神类绝望爱情,只有出自女作家笔下,男作家是断断写不出来的。这种爱情也很符合宋代整体的国运气质。但是要拍成影视作品,主创方大概要考虑市场影响和群众三观,所以,把主线改成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婚姻情感。其实这样改也未为不可,米兰Lady在原著中还是很美化曹皇后的。皇后气质如深谷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但仅论面容,却非令人一见惊艳那种……她肤色玉曜,眉色淡远,气品高雅. ...... 隔着一重红绡纱幕,他看见她坐在妆台前,十七八女儿,长裙曳地,背对着他,正伸手去摘头上的珠翠团冠。 所着的红素罗大袖衣右侧袖口因此滑落至手肘处,她露出一段戴着细缕金素钏的皓腕。那钏儿约有八九只,每一只都很纤细,随着她取发簪的动作悠悠地晃,发出细细碎碎的清亮响声,而她引臂的姿势异常柔软优美,纤长的手指轻点头上珠翠,仿若天鹅回颈梳羽。 终于摘下那隆重的头冠,透过面前铜镜,她看见他身影,于是回眸,静静地注视着他。 纱幕把她身边龙凤香烛的焰影晕开,使之幻发出七彩的光,映亮了她已洗却铅华的素颜。她目若寒星,下颌微扬,没有盛大发饰的拥簇,光洁的脖颈显得格外细长美好。这种回顾的姿态亦强调了她清晰的五官侧面,清绝秀雅,未及走近,仿佛已可闻见她袖底发际飘散的芝兰芬芳。 后来他回想平生所见的新娘,其实她并非最美的那个,偏偏这一回首,那足以堪破世道人心的清澈眼波在他身上一旋,便成了他毕生难以忘却的记忆。简而言之,书中的曹皇后是个气质美女,貌不惊人,但才德压众,且极富于魅力。仅就外形来看,清秀但并不娇嫩,纤细而略带寡淡的江疏影还是比较吻合原著的。而米兰对宋仁宗的描写就懒得费太多笔墨了:他此时约三十四五岁,这日衣着随意,穿的是白色大袖襕衫,领、袖、裾饰以黑色缘边,足着乌靴,头束软纱唐巾,腰系五色吕公绦,外披鹤氅,眉目清和,容止雅致秀逸如文人名士。宋代的皇帝都很有文人气质,而剧中的主演王凯则是英气有余。他的面相风骨更像是个久经沙场、命运悲壮的名将,而不像养尊处优、优柔寡断的赵祯。历史上的宋仁宗夫妇自然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养眼,他们的感情经历也很单纯:就是一直不和。皇帝一点儿也不喜欢曹皇后,别说比不上张贵妃,就连原先被他亲自废掉的郭皇后,也比不上。他对曹皇后,一直想要找机会废掉,可是曹皇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以德服人,终于没能让他得逞,可是她也很不幸,在丈夫生前不得宠、对别的宠妃百般隐忍,他死后,因为继子英宗记恨仁宗对他不好,顺带着对曹太后也不很孝顺,直到英宗去世神宗继位,曹太后才算守得云开见月明,安享晚年。但是米兰的厉害之处是,居然把这一对普通的怨偶,在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写成了一对因皇权束缚而彼此不能信任,以致互虐终生的苦情夫妇。而这样一个故事,在逻辑上居然也颇能自圆其说,让人读来颇为着迷。因为米兰个人对曹皇后的欣赏,所以这个人物在书中得到了近乎玛丽苏的待遇。大太监张茂则将曹皇后视为毕生偶像,累次想方设法保护她、帮助她,以致为宋仁宗所忌。张茂则曾有一段独白,可视为他对曹皇后的情感:“我最大的心愿,是做个正常的男人……但此生注定是无法实现了。我们这样的宦者,所能拥有的理想和身体一样,是残缺的。”他平静地说,徐徐侧首顾室内——案上花瓶中仍供着那枝现已枯萎的素心腊梅,“不过,我找到了一个值得的人,她近乎完美无缺,应该拥有圆满的人生。我希望助她实现她所有的心愿,乃至为她死,为她生……如果说我的生涯尚有乐趣的话,那这就是了。”而历史上著名的名臣、才子冯京则毕生将曹皇后视为梦中情人,为她而颓废,为她而考试入仕,甚至于娶妻也是选择了支持她的富弼的女儿。所以,如果要改帝后爱情为主线的话,照着大女主类型来拍,也不会太差。可是电视剧编制们偏要另辟蹊径,将故事改成了以宋仁宗为中心的大男主剧。其实无论从原著来说还是从历史来说,宋仁宗都不具备作大男主的条件。有关宋仁宗,有很多民间传说,最著名的一是“狸猫换太子”,在此不多说了。二是太白金星下凡。据说仁宗出生后啼哭三天三夜不止,后来太白金星下凡,在他耳边说了“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他才止住哭声。仁宗时期,北宋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外患内忧已经显现,好在人才辈出,有包拯狄青等名臣辅佐,所以宋仁宗在位42年期间,国泰民安,科学文化发达,成为宋王朝的鼎盛时期。在传说中,仁宗总是以无助婴儿形象出现,这才是民间对他真实的印象:柔弱无能,但是善良、运气好,所以有上天庇佑,能人保驾。赵祯也属于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类型,小时候在太后刘娥压制下成长,刘娥的能力并没学到太多,他的性格属于温和风雅类型,为人比较软弱,做事瞻前顾后,早年对郭皇后废了又想召回,对张贵妃宠溺无度,晚年因为无子而纵欲过度搞坏了身体,还对太子赵曙反复废立,以致其怀恨在心。所以,根本不是电视剧吹嘘的那么英明神武。仁宗时期的好局面,更多是前代皇帝的累积和时势出英才的运气。仁宗自身能力和资质都很一般,所以他的无为而治反而给以众多名臣才子施展的机会。与其说是他严格自律着做了一个好皇帝,不如说是北宋特有的皇权束缚机制和他自身的懦弱,促使他成为了一个好皇帝,对于一个比较庸懦的领导来说,少做事,少管事,别添乱,把大事交给能干的下属去做,就足够了。现在电视剧硬把他拗成难得的明君圣主,却又不得不尊重历史,讲述的仁宗事迹又没有什么卓越霸气的,都是比较琐碎庸常甚至窝囊的,所以让人看着就觉得别扭。历史上的曹皇后是出名的贤后,她熟读经史,善飞白书,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守礼又有决断,对于政治和管理也颇有天分。这样的一个女人,令天资平庸的赵祯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妻子的聪明能干,岳家的功高和声望,令他想到了自己的养母刘娥,所以他害怕这样一个女人有朝一日会篡权夺位。跟聪明的女人在一起,他必须时时小心,否则就会露马脚,显出自己的智商不足,所以,跟曹皇后在一起,他觉得很疲惫。早先太后刘娥为他选择的郭皇后,为人鲁莽愚蠢,他并不满意,刘娥选择这样一个儿媳妇,为的是好掌控。宋仁宗厌倦了郭皇后的愚蠢粗鲁,在她因妒殴打妃子而误伤仁宗之后,仁宗一时冲动,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吕夷简、阎文应等)撺掇下废后,但是在娶了曹皇后之后,他感到后悔了。曹皇后的聪明端庄令他感到压力,而她的姿色又很平凡,实在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他想起了青梅竹马的郭皇后,虽然粗蠢,可是并不高深莫测,跟她在一起,丝毫不费脑子——他开始明白了已故太后是多么正确。于是写词给被逐在外的郭后唱和,打算接她回来,结果阎文应害怕郭后报复,抢先把她毒杀了。在奸臣面前,仁宗的脑子根本不够使。很快仁宗又爱上了出身低微而美貌任性的张贵妃,他们生了三个孩子,没有一个活到成年,他越发怜惜她。跟这个妩媚又不守规矩、一味取悦自己的小女人在一起,仁宗感到放松。中国历史上,凡是喜爱敬重贤良后妃的,都是刘秀、李世民、朱元璋这类曾经患难或开国的皇帝,只有他们才知道贤惠懂事的女人是多么可贵,而那些成长于安乐后宫的皇帝,则大多喜欢妩媚小性儿的红颜祸水类型,因为他们的一生太过无聊,需要身边有个把能折腾的美女来提供一些新鲜刺激。宋仁宗不宠爱曹皇后,以至她终生无出。但是她的才华和学问使她能安然自处而不至于空虚,她读书练书法,种地养蚕,自得其乐。她不是弱者,不是离开男人就活不了,但越是如此,仁宗越不喜欢她。作为一名受过独立自主意识教育的现代女性,米兰自然是欣赏曹皇后这样的人物的,所以会美化她,把她的一生理想化。 米兰的厉害之处在于,即便是这样一对神离貌也不合的夫妇,也能被她找出共同交集来发生情感纠葛:通过飞白体书法。所以,在原著中,飞白体书法成为帝后的爱情纽带,促成了帝后恩爱的瞬间:闰正月十五那一天,宫中果然无特别的庆祝游幸之类事,今上只召了皇后、公主,及几位亲近的嫔御入福宁殿,品鉴书待诏李唐卿所撰的飞白书。…… 今上对骑射击鞠等事并无多大兴趣,平日惟亲翰墨,尤擅飞白,见李唐卿所撰飞白书皆选带点之字,共计三百点,且每字写法均不同,三百点各具形态,不由目露嘉许之色,指着李氏飞白问公主:“徽柔,这字写得如何?” 公主瞠目道:“原来飞白的点可以有这么多种写法呀!飞白以点画象物形,他写出这三百点,可以说是穷尽物象了罢。” 今上含笑不语,命取笔墨,随即提笔亲书一“清”字,依然是飞白,苍劲浑朴,其中三点奇绝,又出李唐卿三百点之外,旁观者无不赞叹。此字写罢,今上并不搁笔,而是二指衔笔往皇后处一送,目蕴邀约意。 皇后欣然接过,揾墨提笔,在“清”字之后再书一“净”字,迹婉势遒,而两点又有不同。 众人叹服,齐声道好,而今上则未开口,含笑走至皇后身后,微微俯身,右手把住皇后握笔的手,引她运腕,二人面颊于此间轻轻相触,待旁观之人回过神来,纸上那“净”字二点之间又多了一点。那一点势若飞旋,更在此前五点之上。 点罢这一笔,今上并非立即松手,尤握着皇后手,侧头温柔地看她。而皇后亦转顾他,夫妇相视一笑。 今上此刻凝视皇后的神情,是我从未见过的。在我印象中,他亦未曾用这种目光看过苗淑仪等嫔御。“温柔”二字其实并不足以形容此状,他与皇后相视之际,目色澄净,眼底通明,仿佛都能探到彼此心里去,那一笑又如此默契,似多少深意尽在不言中。这难得的一幕恩爱自然不会被编剧放过,写入剧中。皇后惟有在这个特长上,能独得皇帝宠爱。但这个特长是她多年苦练得来的,为了得到他的爱,她闭门苦练了多年,为的是可以有这样一天,与他并肩同执一支笔。而这一切,只有暗恋她的宦官张茂则知道,并且暗自收藏了她练字的废纸。这些废纸后来还被呈现给仁宗。那千百卷飞白残篇被取出,相继展现于今上眼前。细看数十卷后,他的表情亦从起初的迷惘、随后的惊讶,逐渐转化为最终的黯然神伤。 ...... 在十几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她躲在他看不见的殿阁中,一笔笔地写,而另一个他,悄然立于她身后,一卷卷地收……此间隐事,欲说还休,倒是这一堆故纸,虽然永远保持着沉默的姿态,但却可被视为最值得信任的知情者,铁证如山,胜过旁人千言万语。默默看着心爱女人对另一个男子的倾慕,克制自己的情感,保持接触的分寸,收集她的苦恋证据给她心爱的人,促成他们夫妻美满——这是张茂则这个人物最感人的地方。仁宗重用张茂则,一是倚仗他的才干,二是知道张对皇后的忠心,也正因此,仁宗对张后来也不甚喜欢,大概是有点儿醋意吧?而仅仅通过书法这一爱好,将实际生活中的一对怨偶,演绎成一段虐心加误解的恋爱故事,米兰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到了极致,再要往上添油加醋,那不仅仅是会歪曲历史,更会造成情节的矛盾,所以米兰到此为止,并且也不把帝后爱情作为主线,实在是很明智的做法。可惜制片人不想止步于此,硬加了许多曹皇后一早迷恋宋仁宗美色的桥段。这是整部剧让人感觉别扭的根源。其实,仅仅是书法这一个线索,也经不起深思——难道皇帝如果没看到皇后练字的草稿,就会认为她是恰好天生会写?他自然早就知道皇后必定是私下苦练才有此造诣。可是他依然不能放开怀抱爱慕皇后,只能说,皇后实在无法引起他的兴趣和好感。但是为了收视率,编剧们必须要给帝后在书法之外,再制造足够多的材料供他们发糖给观众,所以我们吃到的糖,味道总是有点儿怪异。另一个让人别扭的角色是张贵妃。历史上,这位能让仁宗在曹皇后健在时就追封的“温成皇后”才是仁宗一生最爱。一个男人肯为了女人而坏规矩,这是真爱的表现——虽然这样说似乎三观不正,却是残酷的现实。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宋仁宗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止。过了三天,几个卫士夜间作乱,直逼皇帝寝宫。将门虎女的曹皇后当时指挥若定,保护了皇帝,叛乱很快被平定。但宋仁宗的良心被狗吃了。他认为这场叛乱是曹皇后为了在自己面前显才邀功而故意安排的,不仅不感激赞赏,反而欲废掉她、改立宠妃张美人为皇后。大臣们极力劝说、反对,仁宗自己也拿不出证据证明皇后有罪,这才作罢。这场风波没有改善帝后感情,反而让皇帝更加喜欢张美人,因为她在叛乱时不顾一切跑来陪伴仁宗,所以仁宗觉得她对自己是真情,借机在当年十月将其晋封为贵妃。当你爱一个人,她做五分的事情,你会自动替她加到十分;当你不爱一个人,她做了十分,你会给她减到负分。宋仁宗在后宫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了他对张贵妃的爱和对曹皇后的冷漠甚至厌恨。当然,书里不想承认皇帝完全不爱皇后,而且历史上的张贵妃口碑太差,实在无法成为正面人物。原著中的张贵妃颇有受迫害妄想倾向,满心以为全世界都在嫉妒她,实际是她自己为出身而自卑,总想上位成为皇后。仁宗似乎很乐意有她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他自己对皇后的完美感到不满和压抑,却又抓不住皇后把柄,有了张贵妃这样一个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的人来给皇后添堵,他感到一丝快意。曹皇后再完美,只要自己不把她当作第一宠爱,那么在气势上,至少自己是占了上风的。宋仁宗在曹皇后面前,就像个任性捣蛋的孩子,总要跟她对着干——大概是潜意识中,把对太后刘娥的怨气转嫁给了她。全世界的人都赞美甚至爱慕曹皇后,可她唯独得不到丈夫的爱;张贵妃得罪了所有的人,却唯独得到了皇帝的心。人生就是这样的讽刺!但是电视剧里不想强调这一点,让男主最爱的不是完美的女主,那不是暗示他眼瞎?这等于毁掉了男主白莲花一样的人设啊!制片人不敢冒这个险,于是张贵妃被设计成一个感情纯粹而偏执的小女孩,因为太爱皇帝,所以要跟皇后争抢。编剧把张贵妃的争宠争利解释为是过分痴情导致的性情偏执,这样给了皇帝宠爱张贵妃的理由(因为她真的很爱朕,所以朕感动),也不至于显得皇帝男主太渣,还凭空增加了男主的个人魅力——是他的美引发了她的犯罪。但事情还是那些事情,如果贵妃只是痴爱皇帝本人,又何必那么在意名分和物质享乐呢?而作为女配的张贵妃,在剧中才不压众貌不惊人,除了执拗别无特色,却独得圣宠,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按照电视剧里的设计,皇帝爱着皇后,但是因为两人太势均力敌,性格又都要强,所以彼此都一直端着架子,原著里的只有初一十五皇后承幸,被改编成大婚六七年也不圆房。观众不但被吊得没了胃口,更怀疑皇帝对皇后其实是叶公好龙。为了强调帝后的真爱,电视剧着力渲染这两口子对飞白的热爱,尤其是皇帝执手皇后写字的片段颇为醉人。然而皇帝对皇后这片刻的温柔,大概是因为只有在写飞白这一件事上,他与皇后的才能是势均力敌的吧?一旦想明白这一点,大家越发替曹皇后感到不值。原著中皇帝刚跟皇后郎情妾意写完字,很快又私下宠幸了皇后的养女,后来又看上了司饰董秋和,毁了她与画家崔白的良姻。这些都是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这些事迹也是史实。仁宗其实比起历史上那些荒淫无耻的皇帝来,并没好到哪里去。后来仁宗中风昏倒(四十多岁就中风,果然是酒色无度啊),曹皇后派张茂则给皇帝针灸,恰逢仁宗此时醒来,就怀疑他们勾结,要谋害自己以篡位。“你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让我死么?”他缓缓说,看着皇后,适才面对张先生时的怒色消去了少许,目中泛出一层泪光,“我以你为妻,让十三娶滔滔,你犹未安心……好,那我就带着你的人上朝堂,你想知道什么,我就让你知道……你给我绳索,我便甘领束缚,这还不够么?可你为何还不放心,私下做出这许多事来,宁愿相信那个阉人都不相信我?” “是我不相信你么?”皇后此刻亦颇为动容,有泪盈眶,“你如果相信我,会让我这二十二年来如履薄冰,随时准备应对一场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奇耻大辱么?但凡你对我多点信任,你我夫妻何至于此!” 今上身体微颤,恍恍惚惚地凝视着皇后,须臾,恻然一笑,摆首叹道:“二十二年,真无趣……”这一段对白,袒露了帝后彼此对这段婚姻的真实感受。皇帝对皇后多的是防范,皇后对皇帝则更多是暗怨。米兰的高明之处在于,最后挑明了,皇帝皇后之所以不谐,不仅仅是因为皇权和身份束缚了皇帝皇后,更因为他们个人条件和性格的不般配。而电视剧里,宋仁宗英明神武,与皇后郎才女貌,简直是绝配,只是由于彼此性格倔强和身份限制,加上小人挑唆和宫廷复杂导致的事件频发,影响到了他们的感情。最后得出的教育意义还是老一套:不幸生于帝王家——好像如果不是皇帝,赵祯和曹丹姝就能成为恩爱夫妻似的。这种理念,冲淡了婚姻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把一切归因于社会制度,显得有点肤浅和俗套了。所以,观众们,别再抱怨帝后撒的糖里带着玻璃渣子了,人家撒的本来就是玻璃渣子,糖才是后来硬加进去的。
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存储,如有侵权,3个工作日内处理。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