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影视
首页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短剧

大盛魁-第12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历史 / 爱情 / 剧情地区:内详年份:2013

导演:王新民

演员:午马 / 郑玉 / 乔振宇 / 于震 / 周显欣 / 吴连生 / 王绘春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49集
第50集
第51集
第52集
第53集
第54集
第55集
第56集

情节简介

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一百集构成,历史跨度270年。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构成。讲述了王相卿、张杰、史大学等三个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本剧由王新民执导,于震乔振宇吴连生等主演。电视连续

用户点评

  • 来自网友【阳光诗人】的评论 《大盛魁》受到好评,是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和追求的精神美感 作者/孙树恒 追完《大盛魁》后,总是跟人们交流感想,每个人的理解竟然都一样,三个草根为什么干了一番大事业,我想这才是《大盛魁》的重点。王新民导演认为,“《大盛魁》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更有现实意义,对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年轻人来说,会是一种鼓舞,相信年轻人如果看了这部剧,会有所启发,会喜欢上这部剧。”那这部剧到底有哪些看点呢? 1、三个地方 一是《大盛魁》主要围绕归化城(现在呼和浩特),是大盛魁总号所在地,当时有商号二三百家。 二是乌里雅苏台,是扎布汗省首府。乌里雅苏台位于现在乌兰巴托西984公里处。乌里雅苏台是古代贸易要道,建于1735年。西部的商业城市,羊毛集散地,公路要站。 三是北京,大盛魁有分号,主要是销售羊肉。 大盛魁商号不仅涵盖了砖茶、绸缎、药材、牲畜、皮毛等各种商品,还被誉为“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民间流传着“大盛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走”的说法。 2、三不凡 从《大盛魁》上星播出,就是注定不凡。 一是内容不凡:以清初康雍年间开辟草原丝绸之路为背景、以三个草根创业的坎坷经历为内容,讲述了“走西口”的发端和在这一形势下中国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的传奇故事,为观众展现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草根”创业史。 二是艺术不凡。该剧基于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剧本扎实,该剧剧本写了4年,拍摄制作3年,细节,节奏,舒适,在演员、剧本和现场,每个人都说着浅显的语言,干着不平凡 的事,太过直白, 却有着严谨的历史感。 三是影响不凡。令人振奋的是,该剧开播以来,其收视率表现出色,豆瓣评分一度攀升至9分。可喜可贺。 3、三个特点 一是商战群像展现。《大盛魁》展现了年代变迁,不仅描写了三位创始人的成长之路,还塑造了众多商户的形象。 二是剧情跌宕起伏。《大盛魁》剧情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地方特点,信息量,涨知识。故事冲突叠加,悬念丛生,无疑都是靠智慧和辛苦,化险为夷,引人入胜,期待一次又一次。 三是演员阵容强大。王新民导演。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大盛魁》的主演包括于震、吴连生和乔振宇等都是实力派演员,是精挑细选,互相尊重,他们的精湛表演让剧情增色。王新民导演说“当我们把这个故事,把三个人物的性格定位之后,因为收集的很多材料、很多故事,我们就把它联系起来,根据人物的性格自然还能产生很多新的情节。” 4、三结义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这些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伦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大盛魁》里重新得到体现,不仅传达传统文化中的兄弟之情,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古代伦理的转变。一是王相卿是一个孤儿,是姐姐的拖油瓶,爱打架,爱吹牛的“王二疤子”,重义气,脑子快,喜欢与人打赌,被逼无奈,他当了运送军粮的民夫闯荡草原。得益于总是先人一步的好点子。 二是史大学在石羊桥做羊的生意,越干越没人来找,生意都快被他做塌了。因为他是天下第一抠,太精于算计了。想不到老采头第一个收下的徒弟便是他,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 三是张杰,从小在草原上长大,是一个江湖骗子,不仅能说会道,还练就了一身功夫,在归化那可是响当当的角儿一,愿为大盛魁赴汤蹈火。 老釆头是经商世家出身,看人行事风格独到之处, 亲自挑选史大学当大手大脚的王相卿的大先生,这样,他就成了王相卿、张杰在敖包前结拜的大哥。 他们的价值观相同,都有坐旅商的自信心,一起去后草地挑银子。配合默契,优势互补的“合伙人”通过小集体的合力,建立在兄弟情义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对方的个性和长处,理解兄弟品行的主流,容忍兄弟的缺点,从大局利益出发。电视剧中展现了三位主人公聪明才智、善于创新,不断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从而建立了商业帝国。 王新民导演说,“他们既没有权,又没有钱,也没有背景,也没有后台。而且这个地方是和内地完全不同的环境、语言、生活方式与民族,面对这样一种状态,一部分人退却了退缩了,但是王相卿、张杰、史大学这三个人没有退缩,他们坚持走下来,一直历经起起落落,几次成功,几次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创办了一个震惊时代的商号,大盛魁,那么就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会对今天很多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会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信心。” 5、三类故事 全世界的电影编剧,都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奉为圣经,故事有模式,人物有套路。如何制造困境,如何制造冲突,有规可循,而《大盛魁》不一样,是极致的中国商战,不仅仅因为《大盛魁》的古朴的灰色画面、贯穿全片的苍凉的背景音乐、脱胎于封建商业的无商不奸的谋略,渗透进一个个故事里。 (1)经营故事:《大盛魁》的经营故事,都体现着齐心合力的集体智慧。一是大盛魁的股份,没有设财东,设立财神股和顶身股以及送信的狗股,体现了大盛魁创始人虽地位卑微,却有高风亮节,毫无保留地奉献,保证了大盛魁永远姓大。大盛魁三年分红一次,“厚成”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里的“任意盈余公积金”。实行“存货折价”、“外该折价”和“铺底折价”分别就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里的“库存减值准备”、“应收帐款损失计提”和“固定资产折旧”。当时统称“护本”,就是保护本金的意思。二是大盛魁学吃亏,舍利招财,让利于民,值得称道的三个故事:楚古拉大会驳斥孙文举“支差放贷”,大盛魁推行一本一利;瞒天过海打破孙文举茶叶霸盘,平价茶叶救市救户;主动收缩冻羊肉买卖,避免硬杠孙家,赢得主动权。三是做人心买卖。大盛魁为受灾的后草地牧民,赈济干草;斥巨资修玉泉井,满足归化城百姓和骆驼饮水;历经两个月为戍边的十万大军,在大年三十免费吃上饺子,不仅赢得了军队生意,受到了皇帝的认可。 (2)爱情故事: 爱情也是《大盛魁》平行故事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这个故事里,开始是王相卿追求孙香玉,孙香玉不断刺激王相卿,后来因为孙香玉外出被摔下来,王相卿救孙香玉被蛇咬,两个人爱情升温,有了孩子,为了不拖累全家被满门抄斩,自导自演了一场火灾把自己烧死的假象,从此远走家乡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连父母的最后一眼都没有机会看到,住地窖,睡草棚,吃粗粮,穿破衣,为其他人洗衣做饭甚至挖草药,独自抚养孩子,最终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温暖的家,天下再无孙香玉。还有老釆头的侄女凤娘的苦苦追求,爱护,支持和鼓励,最终成为亲人。两个女人都是王相卿的精神支柱,不可磨灭的爱的力量。 (3)人才故事。一是别的商号学徒五年,大盛魁学徒十年,会汉语,会蒙古语和俄罗斯语,一掌经,一边会记账,一边会打算盘。二是各分号掌柜和大掌柜都从学徒中产生,选贤任能。三是年末按照功绩安排座次,以资鼓励。四是经过大盛魁的传帮带,对新一代大掌柜秦钺触动很大,小时候一心要读书,考取功名,改变了“无商不奸”的观念,把书都烧了,是大盛魁教育了他,商不一定奸,跟王相卿做买卖,才成为第一代职业经理人,才有后来鼎盛的大盛魁。五是对离开大盛魁的人给予关注,比如钱宽子,王相卿去看他,带去五千两银子,表达一起打拼的兄弟情义。六是大盛魁这些成就没有皇商盛德裕大掌柜孙文举这个商业奇才,处处设阻,出难题,时时拆台,还收买商业情报人员,打听竞争对手信息大盛魁始终箭在弦上,始终想下一个买卖,也不会轻易成功的。 6、三大斗 主要针对玉泉井供水而产生的,就是井水一斗二斗给大召寺、席力图召的喇嘛,第三斗就是大盛魁,这是对大盛魁经商和善事的褒奖,是一种荣耀。后来王相卿说,谁最辛苦,是骆驼,没有骆驼就没有万里商道,没有归化城,第三斗水给了“万驼社。” 7、三次大的危机 《大盛魁》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大危机。一是被孙文举排挤,赶出草原,求孙文举收货止损,做高丽参买卖。二是做买卖赔了,贫困潦倒,身无分文,三兄弟讨饭吃,在破庙里喝粥过年,王相卿面临生死,最后遇到“财神爷”解燃眉之急,东山再起。三是就是在三位创始人老了后,谁当接班人发生争执,面临散伙和分家的严峻时刻,以史大学和王相卿先后死亡,张杰一年后去世,选秦钺为大掌柜。 王新民导演说“这个戏它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那种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前 20年、30年那个时候,由于国家当时的形势,很多人可以一夜就暴富了。但更常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干成一件事。就像王相卿一样,开始就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他这个也干,那个也干,一事无成。最后受了香玉的刺激,决定回到老采头那挑水,从 挑1000 桶水开始做起,就像他们这个大盛魁,也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这对我们今天确实很有价值。正如《大盛魁》主题歌一样,“一直走,一直想…”(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学会会员)
  • 来自网友【老左】的评论上回说到王相卿他们兄弟三人编了个财神爷送银子的段子,为的就是把他们定的号规给“法定”下来,用财神爷吓唬后人。马上就有网友提了个问题:【大盛魁保证了300年的基业,最后的收益人其实就是三个发起人,他们的子孙永远分红。那么后来的职业经理人怎么看这个事情,是不是会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一样,自己肯定要把公司搞垮,往自己碗里面捞食物,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是从学徒培育起,这种忠诚度可能有一定的保障。那又怎么保证职业经纪人不瞎搞呢?还是搞所有人身股份集体监督这个模式呢?这里面后面的大掌柜有没有生杀大权,排除异己,最后把自己搞垮这种可能呢?】归结一下就是:怎么保证后来的掌柜们不瞎乱搞,把商号给搞垮了呢?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当年在延安那个窑洞对,说到底也是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大,对商号是个大问题,对国家也是个大问题。实际上,大盛魁的历届大掌柜都是兢兢业业善始善终,绝大多数掌柜们也是如此,他们没有把大盛魁搞垮,而是让大盛魁持续发展了二百多年。这后面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你可以说,大盛魁的掌柜们都是从学徒培育,经过历练优选。但人是会变的。现在咱们那些大老虎,哪个不是受党的教育长大,一步一步从基层历练选拔出来的?你也可以搞一套监督管理制度,但咱们现在反腐机构一套一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老虎苍蝇还不是层出不穷?王相卿他们想用财神爷吓唬人,结果也没吓唬住。比如钱宽子,孙文举一句:“那是王相卿假借财神日哄人呢。”就把他给点醒了。钱宽子又去找史大学和张杰,一番“开导”,这俩立马就把在财神爷面前立过的誓言给扔到脑后,吵着要立财东。可见财神爷是日哄不住人的。别说财神爷就是个不会说话的泥塑,就算现在立了法,还那么多人敢于冒着巨大的风险违法呢。那么,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大掌柜和掌柜们兢兢业业,把大盛魁持续发展了两百多年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叫我说,这个根本原因还得从利益上找,毕竟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我们给这次钱宽子闹立财东的事件算两笔账,就可以找到答案。首先,并不是大盛魁高层掌柜的从来没有瞎乱搞事。这次大先生、二掌柜和三掌柜联手闹着要立财东,说白了就是要往自己的碗里捞食,财神爷没吓住,大掌柜大发雷霆也没挡住,最后却被众多小掌柜们给拦住了。小掌柜们说了,既然大盛魁不姓大了,既然都是东家了,那谁给的多就给谁干。你们可以立财东,俺们就可以另攀高枝。小掌柜们用脚投票,后果就很严重,原因在于大盛魁所有大小掌柜们“全员顶身股+高额提厚成”的利益分配体制。当初财神爷就给了三千两银子,做一个旗的生意都不够,现在发展到十几个旗,至少需要十几万两银子周转。这么多的资金,全靠顶身股全体掌柜伙计们提留的厚成一点点积累起来。最开始是财神爷占一股,王史张各占一股,一共四股。随着小学徒们陆续出徒顶上身股,大盛魁的股份也不断扩大。按号规,大掌柜大先生二掌柜他们的身股最高就是一股,不再增加。而小学徒们的身股从出徒的几毫开始,有功者三年一增。顶身股的小掌柜越来越多,身股数额又逐步提高,而高层掌柜最高到一股就封顶。其结果就是大掌柜大先生的身股占比不断降低,小掌柜们的身股占比越来越高,在“厚成”积累起来的运营资金中占比也就越来越大。小掌柜们用脚投票,不但人力资源马上紧缺,而且他们离号就要结算带走名下的厚成,大盛魁的资金立刻就转不动了。你看钱宽子闹到最后辞号,拿走了他在账上的厚成一万多两银子,王相卿原想多做两个旗生意的想法就泡了汤。照这么算,财神爷加上王相卿他们哥四个在账上的资金大概六万两左右,众多小掌柜们在账上的资金占到了运营资金十几万两的一半左右。再到后来,大盛魁的股份稳定在30股,大掌柜的1股占比仅有3.3%,所以越到后来,小掌柜们用脚投票的威力就越大。这种大盛魁小掌柜们用脚投票抗议高层瞎乱搞事的特有方式,后来甚至有了个专有名词——“大下市”。但凡大盛魁的大掌柜和高层掌柜们犯了糊涂瞎乱搞事的时候,就会被小掌柜们用“大下市”给拦住。钱宽子闹事这是一次,后来王相卿想把位子传给儿子又是一次。我们原打算写的大盛魁第二部,是近200年后大盛魁的故事,那里面还有两次“大下市”。然而,其他晋商比如孙家也有身股,也提厚成,为何在大掌柜瞎乱搞事的时候,没看见小掌柜们用“大下市”来阻拦呢?这是因为其他晋商永远是财股占大头,通常是“财7伙3”。在运营资金中,财东除本金外,还拥有厚成中70%的资金。小掌柜们的身股厚成在运营资金中占比很小。所以孙文举瞎乱搞事,也不会出现小掌柜们集体用脚投票的举动,因为没用。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大盛魁是“惠及众人”,而其他晋商是“少数优先”。这就是大盛魁的利益分配体制与其他晋商的根本不同之处。这是第一笔账。说明大盛魁这种“惠及众人”的利益分配体制在其体内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约束机制。我们再来算第二笔账。财股立不成,钱宽子为了子孙后代,执意要把账上他的厚成提出来辞号回家自己干。他对王相卿说:你为了大盛魁舍,你没错!我为了子孙后代,我也没错!不对,就算是为子孙们想,钱宽子也错了。错就错在,那一万多两银子,在他手里只能做商铺存钱庄,每年的赚头,必定大大低于放在大盛魁得到的利润。这是因为,大盛魁做的草原买卖是两头稀缺的高利生意。口外漠北最缺的是日用百货,几千里运过去必然是高额利润。从牧民手里拿到的不是银子,是牛马羊。口内地少人多,那年头亩产又低,自然缺少的牛马羊在口内又是高额利润。再加上牧民至少要赊账六个月,月息三分,仅这一项就是18%的利,而且还是用牛马羊支付。这样两头三项滚高利,不用说赚头必定大大高于商铺零售拼价格。所以在不可能立财东的前提下,大盛魁顶身股掌柜和伙计们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最佳策略不是高分红拿回家买商铺存钱庄,而是把富余的银子放在号上利滚利。而且那个年代,开商铺存钱庄的风险一点也不比大盛魁草原买卖的风险低。巴菲特比大盛魁更绝,他从不分红,也是因为给你们分红拿回去自己炒肯定做不过他的长期复利,搞不好瞎炒还给赔光了。道理是一样的。更进一步地说,巴菲特的股份你还能买到,大盛魁没有财东而且不从外部融资,多少人眼红大盛魁的高利润,但就算有钱也拿不到大盛魁的股份。所以用提厚成的方式增资,实际上是大盛魁掌柜和伙计们的重大福利啊!大盛魁这些顶身股的掌柜伙计们都是做买卖长大的,这个道理他们琢磨琢磨肯定能想通。既然高额提的厚成越留越多,为了最后出号时给子孙拿回家更多的银子,必然合力把商号的利润做得更大。实际的结果也是,在一代又一代掌柜和伙计们的合力下,大盛魁后来草原买卖品种越做越多,地域越做越广,后来又扩展到军供,更是军民通吃。他们甚至帮没有银子的蒙古牧民缴纳税银,再列入赊账买卖中用牛马羊还债,也是一本一利。因此朝廷给了大盛魁铸银上交国库的特权。大盛魁铸造的银锭底部有个“魁”字,户部免验。恰克图开关后,大盛魁又开展对俄贸易,银子赚得更是哗哗地。这是第二笔账。说明大盛魁这种“惠及众人”的利益分配体制在其体内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所以归根结底,“惠及众人”的利益分配体制才是大盛魁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商号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惠及众人”才能持续发展,“少数优先”注定难以长久。因此我们可以说,看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根本的要看这个国家的领导层是在推进“惠及众人”,还是在维护“少数优先”。不是说育人不重要,也不是说监督不重要,更不是说治国理政的所有那些措施不重要,而是说坚持“惠及大众”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如果不能持续推进“惠及大众”,所有那些措施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举世闻名的“窑洞对”里,黄炎培先生提出的问题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300年前,王相卿兄弟三人在财神庙立誓时肯定没有想到,他们开创的那些“惠及众人”的号规,驱动大盛魁用两百多年的实践,对这个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问题,做了一个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追寻真理最重要的途径。虽然大盛魁他们的奋斗并不是为了回答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问题,而是为了温饱富裕的生活,然而从先辈的历史中吸取营养,却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当年在改剧本的时候,我写了一段戏,戏文如下:【王爷庙 日 内王相卿:今天来拜见大喇嘛,还有一事相求。大喇嘛:何事请讲。王相卿掏出两个红字轴:多年前,师父给我出了个上联,要我对出下联。大喇嘛笑道:你对出来啦?王相卿:就是不知对不对?王相卿把一个字轴递给大喇嘛:这是师父出的上联。大喇嘛念道:贪心惹祸,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王相卿又把另一个字轴递给大喇嘛:这是我对的下联。大喇嘛又念:舍利招财,一味就学吃亏是处世良方。善哉啊,善哉!王相卿高兴地:你是说我对的没错?大喇嘛突然闭上眼睛,手里转动着佛珠,嘴里念叨着。王相卿盯着大喇嘛。幕后暗处,香玉也瞪着大喇嘛。大喇嘛突然睁开眼:你们师徒二人对的这幅对子,可是传世名对啊!王相卿:啊?!大喇嘛:三百年之后,必有王姓后人,让这幅名对走出草原,传遍天下!王相卿:啊?这么神?】写这段戏是想跟导演开个玩笑,所以导演也没这么拍。不过这幅对联如今确实在网上四处流传,相信它一定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正如《大盛魁》片尾主题曲唱的那样,“一直走,一直想”,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一直在走,一直在想,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来,推广光大。因此,希望《大盛魁》这部剧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启迪。
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存储,如有侵权,3个工作日内处理。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