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影视
首页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短剧

扪心问诊第一季-第17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地区:内详年份:2008

导演:Paris Barclay / Rodrigo García

演员:安德伍德 / 加布里埃尔 / 乔治 / 查尔斯 / 伯恩 / 坎贝尔 / 华希科沃斯卡 / Pamela Douglas / 艾伯丝 / 戴维兹 / 布莱尔 / 梅利莎 / 佛贝丝 / 朱丽娅 / 米娅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情节简介

橙黄的布沙发,昏暗的台灯,一墙壁的书,窗外似乎总在下雨,风景模糊,房间里幽暗、安静,只隐约听到钟表指针摆动的声音……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中年心理医生保罗(加布里埃尔-伯恩饰)都会在这样的心理咨询室里

用户点评

  • 来自网友【心理狮~贾睿】的评论 这部出品于2008年的《扪心问诊》,因其编剧团队的专业和演职人员的精良,至今依旧是心理咨询师们培训入门的必看项目。前赴后继的咨询师,把该剧中的对话当做自己从业的重要指标,反复观摩和学习。如此重要的一部剧集,现在才来和我的读者朋友们聊聊,是我拖延了。《扪心问诊》一共有四组来访五个咨询,第五个咨询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男主角Paul自己寻求分析的过程。今天先和大家就第二位来访者Alex的第一次初始访谈,从我们心理咨询的专业角度为大家做拆解和分析。有时间的话,Alex后续的咨询推进以及另外几位来访者都会慢慢通过文章的形式来介绍。Alex是一位飞行员,自诩他这样的人是“best of the best”。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他找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寻找最好的,并且进门没说几句话就告诉Paul这点。如果咨询师此时认为来访者在夸奖和讨好自己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人类绝大多数时候都习惯性的围绕自己,Alex嘴上说着“我打听过了,你是最好的”,但言下之意是在展现自己。他想告诉咨询师,因为我足够优秀,你才配得上我,配得上成为我的咨询师为我工作。Alex是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从他在门口漫不经心的摆出一个帅气的动作亮相,到进门傲慢的四处环顾,到随意翻动Paul书柜里的书籍和物品,都在通过动作展现自己的对这个新场所的主权。来访者的语言信息很重,非语言信息更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咨询,他们是如何找到咨询师,通过什么方式预约咨询师的时间段,如何走进咨询室,到他们如何开口说第一句话,都是在通过非语言信息表达他们自己。在我多年的临床咨询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来访者希望先把他们遇到的困扰通过文字的形式发送给我,而不是走进咨询室当面告诉我。一般我都是拒绝的,因为文字会屏蔽到许多掉语言信息。但同时,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是值得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思索的。不同的原因,都可能指向他们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背后的成因。当然来访者通过语言表达的内容更重要,作为咨询师永远懂得“听,比说更重要”的真理。比昂建议我们咨询师需要以“无忆无欲”的状态倾听每一次和来访的会谈,展开来说就是需要清空自己的头脑,尝试无偏见的接收来访者的想法和感受。当咨询师做到清空自己并且不带个人偏见的去倾听,可以让来访者将他们自身认为“有毒”的无法忍受的情感等放置在咨询师这个容器里。温尼科特也提到了“抱持”,是一种潜在空间。咨询师们需要创造一个空间,以便于让来访者们可以在其中安全和自由的讲述他们的真实体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Alex说了什么。他还没坐下来的时候就提到了“规矩”,问Paul这里有什么规矩。然后是关于“最好的”一番评论,说明他为什么来找Paul而不是其他的咨询师。当Paul提出“最好的”往往带有主观判断的时候,Alex马上强调这是有道理的,甚至是有数据可查的。“数据”这个词,和前面的“规矩”似乎在某种语境里类似。来访者认为自己找了最好的咨询师就结束了吗?并不是。对于Alex而言,试探才刚刚开始。所以,他问了Paul两次:“你认识我吗?”面对这个问题,不但Paul一头雾水,恐怕观众也同样迷茫。可是这对Alex而言太合理了,前不久他刚炸毁了巴格达郊区一所满是孩子的穆斯林学校,这可是一个大事件。在当地,极端组织通过一些手段查到了执行这次任务的Alex本人的照片,并将他的头像在网络上传播和悬赏。所以,Paul必须认识他。Alex详尽的描述了这次袭击平民的事件以及他本人资料被泄露的事,平静中甚至带了一些自豪。不用等Paul询问他对这些事的感受,他自己就说了。无论是CNN上那些孩子的尸体,还是网络上他的照片被人从嘴的左边割到右边,都没有困扰到他。他睡的象个孩子似得安详。没有因为被悬赏的恐惧,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举动让那么多孩子丧命的内疚,什么感受都没有。而更可能让人生气的是,Alex对此很是自豪。这骄傲的态度,若不是在咨询室,恐怕对面的人已经站起来想走了。同样是人际间的一种谈话方式,心理咨询不同于日常社交对话的是咨询师并不需要将自己的需求放置在这场谈话中。普通人际对话,双方或多方参与的每个人都有在谈话中展现自我的需求,都会创造许多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不是给予对方表达自我的空间。所以大家彼此可能打断对方的话题,或随意转换谈话的主题。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围绕来访者,就算觉察当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来访者服务的。对这位在咨询室里高谈阔论的“杀人凶手”,作为咨询师Paul看到的是对方侃侃而谈自己是一座多么精密的仪器。Alex为自己能如此冷静和精准执行任务而自豪,因为这帮助他防御了夺走十六个孩子的生命带来的痛苦。他还告诉Paul,如果他没集中目标,那才应该受到责备。因为这就是军中的规矩,系统的运作方式。这里,“规矩”再一次重现。当佛洛依德开始运用谈话方式而不是药物等方式治疗当时的一些病人,邀请他们在躺椅上放松的说出他们的任何思想和情感时,他发现病人们哪怕很努力的想要将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汇报出来,却总有什么东西在阻挡他们那么做。无论佛洛依德如何努力为他的病人营造接纳安全的氛围都无济于事,直到他发现原来病人们好象把他当做了他们早年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并用和这个重要人物的互动模式在和他交流。那么我相信,看过《扪心问诊》Alex这部分的读者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在Alex心中那个重要人物就是他的父亲。当他面对Paul这样一位在权威位置上,还是男性的咨询师。向心目中的“父亲”展现自己的强悍和优秀,哪怕造成十六名少年的死亡都豪不内疚,才是这位来访者的内在重要客体关系模式。如果Alex喜欢和认可父亲这种将内疚完全压抑掉的方式,他就无需向咨询师Paul反复证明自己了。他的所作所为,是希望让Paul看到,自己还是那台被父亲肯定的精密仪器。但这恰恰说明Alex这台“仪器”出了问题,因为内疚和自责正在他的心中蔓延。他自己已经无法阻止,以至于要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可是,来访者并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看待自己,并直接送给咨询师一个关于解决自己问题的答案。Alex的意识中认为促使他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需要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否回到巴格达郊区那个被炸毁的学校看看。而这个看似很重要的问题,他却在咨询最后才提出。甚至在走进咨询室之前,他已经联系好一个国际志愿者组织,并买好了机票。所以寻求这件事的建议根本不是他走进咨询室的真正目的,而真正的目的需要我们心理咨询师通过仔细聆听这次咨询、也包括之后的咨询中来访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去发现。母亲过世的时候,Alex的父亲甚至没有流露出悲伤。他忙着处理一大堆日常事务,而且告诉Alex他们没时间悲伤,没时间为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的离世而流泪。然后,在母亲过世一年不到的时间,父亲又和其他人结婚了。这段来自来访者早年的故事传达了两个情况。其一是Alex并不欣赏父亲把情感都压抑下去让自己变成精密仪器的做法,所以他也不喜欢在军队中被训练成仪器的自己,以至于发生了穆斯林学校炸毁事件后,他做了类似自杀的行为。之后他和妻子的离婚,也是对妻子身上和自己类似的强规则的部分的深恶痛绝。其二就如同Paul当场提出的,Alex把穆斯林学校炸毁事件和母亲的过世相提并论。虽然Alex立刻否认这是两件事,但他马上说母亲过世是最让他悲伤的。那也意味着,亲手按下了发射键的他为那些死在炸弹下的孩子们感到深深的悲伤和自责。可是,他不能面对自己的这份情感,因为成为“精密仪器”是Alex向父亲认同并得到父亲肯定的惯有模式,但这和现在因为穆斯林学校事件而产生的内疚和悲伤是冲突的。于是,紧接着Alex讲了一件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自毁事件。和自己的医生好友一起跑步,在对方明确劝阻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要完成超过他们日常运动量的强度,导致了心脏休克,差一点就死了。对一位有经验的咨询师,比如Paul而言,应该知道Alex在过度的运动强度下其实是在实施一次自毁行为。虽然第一次咨询中来访者已经呈现了足够多的信息,但对咨询师们来说判断出来访者真正的咨询目的以及他的故事背后想要传达的东西只是第一步,更艰难的工作在后面。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都知道,我们首先要帮助来访者潜意识意识化,其次要为来访者带去矫正性体验。然而,短短几个字包含的可能是长达数年的艰苦工作。如同这部影视剧里所展现的,Paul不但要容纳Alex因为自恋而发散出的时不时的贬低和嘲讽,也会遇到Alex的阻抗直接拒绝讨论和父亲相关的话题。所以并不是咨询师看清了,咨询工作就能飞速推进。所以咨询师看到了来访者潜意识的内容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让来访者意识到才能让心理咨询的会谈起作用。意识到后,有时来访者的变化已经悄然而至,而更多的时候创伤性的体验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有艰巨的工作在等待咨访双方。虽然《扪心问诊》已经尽可能的还原了心理咨询的真实情况,相比真正的心理咨询依旧做了许多的浓缩和提炼,也增加了戏剧冲突。我们并不可能在第一次咨询中得到类似Alex这样丰富的信息,不但有其人格基础的充分展现,还有童年和重要客体之间的故事,以及潜意识中清晰的标记。所有这些信息,在真实的心理咨询中,可能需要花费好几节的咨询时间才能徐徐展开。相信心理咨询师们多少都会遇到他人这样的疑问,你们的工作难道不是“坐着收钱”吗?要知道,光在咨询室里坐着认真聆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同我前文做写,需要咨询师能做到清空和节制,成为来访者的容器,并起到一面干净的不带自身价值观偏见的镜子照见来访。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训练,经年累月的督导和分析,才能小有所成。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影心理。
  • 来自网友【豆友1X2vOzoOAY】的评论扪心问诊第一季看完,意犹未尽,值得反复咀嚼这是发生在心理咨询室的故事,不同群体为代表的来访者走进资深心理咨询师Paul 的一张陈列着老式家具的咨询室,青少年自杀、夫妻出轨离婚、职场精英对婚姻的恐惧、成功的飞行员的自我认同障碍…… 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困惑走进房间,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未竟议题,不同的人生都微缩在那张醒目的沙发上。咨询师Pual 的眼神像湖水一样碧蓝、深邃、智慧,仿佛一眼能看穿你的前世今生,但又时时保持着对来访的觉察和克制,这该死的魅力,很难让一个困扰在病态亲密关系里的精英女性Larua 不产生非分之想(心理咨询称移情),移情的解释是将生命中对重要他人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未必是合理的基于现实发出的情感。而作为咨询师,如何处理这些诱惑是他天然逃不过的议题,也正是以这些诱惑(成为优秀咨询师的诱惑、替他人做决策的诱惑、为他人的人生负责的诱惑、听从自己的欲望和来访者发生实质性关系的诱惑……)为契机,一个咨询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成长轨迹,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背上了一个有道德伦理捆绑的角色面具,如何完成他自己的人生课题。这部剧于我来说,与其说是来访者被救赎或者自我救赎,不如说,是一个生命影响了另一个生命,用这些生命里最脆弱的、难以承受的“每个人生命里不同的现实”去找到了如何用自己内心想要的方式走向自己选择的路这把心灵钥匙。在剧中,你可以有机会作为旁观者,清晰地看到会谈中的各种有意思的对话、各种阻抗、澄清、质问、移情,还有咨询师的反移情。离开咨询室,脱下面具,咨询师Pual在现实生活里的真实面相更为打动我,它近乎残忍地揭开滤镜下的现实,妻子出轨、孩子叛逆…… 他游走在现实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用那点残存的心力去帮助解决来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同时也在困扰自己。这种冲突尤为值得品味我尤其爱看的是,咨询师Paul 和他的督导Ginna的每次会谈,咨询师paul在Ginna的咨询室是每周他唯一能放松或者说脱开一切枷锁的地方,可以充分地展示他的作为一个活人的面相,这个面相里融合他的咨询师的高超的职业技能和他面临的许多困惑跟冲突,这些冲突在和Ginna会谈的时候充分表现甚至爆发出来,让人看到一个咨询师背后的真实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他的督导在他面前又能够以一种稳定的气质承接pual的这些矛盾甚至攻击,并且给予恰当的回应,他们的会谈或者说是交锋,是整部剧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两个治疗者,在各自的位置去审视自己,用高超的智慧和节制的美感将“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咨询信条贯穿始终。而且剧中尤其强调的是只有在“真实”的东西被激发出来才会产生领悟和改变,用一个咨询面具去合法地审视单方面将自己“交给”咨询师的来访者,在剧里面呈现了很多次来访的阻抗,他们不相信生活中有上帝,他们想要把咨询师拉到和他们一样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关系,所以Alex的领悟也是在咨询师pual被他激怒朝他发泄之后,paul去找他的督导Ginna也无意识在阻抗甚至重复来访者对他的方式。Ginna最后用她的“真实”回应了paul,她的现实也有她很多的矛盾和复杂性,同样Ginna的真实回应引发了pual的领悟,他放弃了阻抗,转向对自身的理解和探索,并拿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在和他反移情的对象Larua这段悬而未决的关系中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回答。 这时候,咨询师pual又在这些真实的经历中,人性的考验中完成了又一次蜕变。 内心的每一个声音都有它的出处,每一份感觉都应该让它有存在的空间,在这些体验中去自我审视求得平衡,这是一条需要莫大勇气的少有人走的英雄之旅。
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存储,如有侵权,3个工作日内处理。网站地图